农作物遥感监测,农业更智慧+ 查看更多
农作物遥感监测,农业更智慧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2-02-22 16:30
文章来源: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享到:
农作物的长势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作物长势信息是农情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的运用犹如给农作物装上了一双“科技的慧眼”,通过分析农作物遥感影像数据,可以精准直观地获取农作物种植面积、分布情况、病虫害灾害、肥水行情等数据,及时掌握农业生产情况。同时,融合环境监测数据,构建农作物产量预测模型,预估未来产量,为生产管理者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地块空间分布图
- 种植面积监测
传统的种植面积监测耗时耗力,还不能获取农作物具体空间位置分布,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评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具有幅宽大、高时间分辨率、间分辨率高、覆盖频次要求高的特点,数据优越性非常适合农作物分类、提取。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的拼接、裁剪、处理、提取、分析等,可以直观展现农作物种植情况的时空分布,及获取作物种植空间分布专题图,并利用卫星遥感解译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分类识别,估测出农作物种植面积,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的精准监测,取得真实客观的种植面积数据。

叶绿素监测
- 作物长势监测
作物长势受到光、温、土壤、水、气(CO2)、肥、病虫害、灾害性天气、管理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通过红外光、近红外光来观测植物叶绿素水平的变化,当地面农作物生长越好,反映在数据制图中的绿色就更深更浓。同时,卫星遥感技术还可实现观测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快速发现农作物含水量的变化。
通过卫星遥感监测能及时发现作物异常或健康问题,并尽早识别和监测农作物长势变化的分布情况,对于长势不好的作物采取差异化管理;同时还可对农作物在采取施肥、灌溉措施后,农作物是否健康生长进行监测。

产量预估分析
- 农作物产量预估分析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测量植物如何反映或吸收大部分不能肉眼识别的电磁辐射,根据植物反射回来的光谱,可以评估植物的长势从而预估未来的产量。
比如植物的叶绿素面积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强,产量也就越高,当作物叶子遭受灾害、病虫害时,叶片的含水量、叶绿素会减少等,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内部结构也不同,因此,光谱反映出来的曲线也不同。而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很快地反映植物叶绿素对光的吸收率和反射率及分析光谱特征,并通过反射率值演算出绿度值,利用绿度值来监测作物生长状况,进而估计作物产量。
更多业务合作咨询请联系:0871-65667790
供稿:市场部
编辑:战略规划部
审核: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