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智慧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查看更多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智慧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09-28 14:51
文章来源: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享到: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湿地的保护、修复和管理,精心守护这块大自然馈赠的生态瑰宝。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加强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智慧科技与大自然来了一场邂逅,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保护管理系统,解决了湿地内水文水质环境、空气质量、气象环境、各类珍禽物种、珍稀植被等的实时动态监测,极大地发挥了生态智慧监管平台的作用。

图1 湿地生态综合监测平台
面对错中复杂的湿地生态保护问题,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结合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现状和地理特征,融合物种AI识别、物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监督监管,打造基于数据支撑的湿地科学保护管理决策体系。
- 野生动物数据的统计分析
湿地内有着各种珍禽物种,通过地面监测设备、移动监测设备还有人工观测、调查采集等方式对湿地野生动物进行全方位监测,包括拍摄的照片、视频和监测的野生动物属性等信息,平台对采集来的这些数据实现动态更新、资源计算、统计,从而分析出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制定有针对性和高效的措施提供依据。

图2 野生动物资源展示
- 鸟类智能识别
湿地及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的栖息天堂”,无数鸟类汇聚于此,在河流沼泽间栖息、觅食,使湿地及自然保护区显得一片生机盎然。所以鸟类的智能识别可以说是为湿地建立鸟类资源档案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图3 鸟类AI识别
鸟类的智能识别主要是通过对湿地的动态物体进行监测和自动抓拍,然后利用人工智能识别算法技术对抓拍到的鸟类或鸟类图片进行智能识别,从而展示鸟类的种群活动、栖息、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情况。
- 重点保护动物的智慧追踪
在重点保护动物的主要活动路径部署监测设备,对重点保护动物实行自动监测及自动追踪,并通过设备的远程拍照、录像,实时获取监测对象的信息。
-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对湿地内的环境要素,比如气象环境、水文水质环境、土壤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同时对环境信息实现实时采集、上报云端、环境污染预警的功能,而这些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到平台,用户可进行远程查看。

图4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
- 湿地防盗系统建设
基于GIS定位技术,在地图上的点位显示,系统可自动识别具体摄像头的监测范围,并自动调取监测范围的摄像头自动捕捉定位画面。同时,在出入口还会部署AI人脸识别监测设备,通过平台可查看人流量的实时监测画面,并进行实时捕捉抓拍,识别出人员的信息,出现次数等关键信息,并对锁定的人物图像进行统计分析。

图5 湿地生态监测及防盗系统
- 网上博物馆
可以根据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虚拟动物馆和虚拟植物馆来展示生物的多样性,通过网络虚拟技术让用户体验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之美,了解各类动物特性、各类植物形态等信息。

图6 网上博物馆
项目合作联系:0871-65667790
供稿:市场部
编辑:战略规划部
浏览次数: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