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防鼠害:打“地鼠”行动进行时

发布日期:2020-03-25 16:39
文章来源:公众号森防视界
 
分享到:
 
   新冠肺炎阻击战仍在继续,截止3月22日17时33分,中国以外世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2万,一些媒体已经开始将新冠病毒的爆发称为“现代瘟疫”。
 
 
国外最新疫情数据
 
   实际上,人类自诞生以来,便从未停止过与各种灾难、疫疾的斗争,其中“鼠疫”被称为人类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
 
 
人类史四大致命病毒
 
   14世纪中席卷整个欧洲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今天鼠疫仍然并未真正消失,它只是得到了严格的控制。
 
 
 
   现在鼠疫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是提到老鼠,我相信大多数人仍然是咬牙切齿的。
 
   生命力、适应力极强的老鼠不仅会传播疾病,还会对盗食种子,毁坏树苗,危害林业;挖掘田地,偷吃粮食,危害农业;啃食植被,造成草原退化,危害畜牧业。
 
   对于此种有害生物,森森也是重点关注的!
 
一、草原上的臭害鼠
 
   我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有天然草地近60亿亩,面积居世界第二位。草地既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自然资源,又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加剧、火灾频繁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草原鼠害频繁爆发。
 
 
 
   看看这张图,这就是被老鼠毁坏过的百万亩草原的缩影(简直让森森有种想打地鼠的冲动)!
 
 
   据农业部统计,鼠害分布范围已遍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四川、内蒙古等13个省区,尤以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所在的‘三江源’地区严重。
 
   牧业上的害鼠主要有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达乌尔黄鼠、旱獭、黑唇鼠兔、长爪沙鼠、高原鼢鼠、大沙鼠、布氏田鼠和鼹形田鼠等。
 
 
二、臭害鼠对草原的危害
 
1.草原退化 载畜量下降
 
   害鼠破坏草原,使草原生产力下降,又与家畜争食优良牧草,从而使草原载畜量减少,给牧区和牧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草原沙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鼠害是引发草原沙化、退化的关键因素,已成为严重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隐患。
 
   害鼠终年打洞造穴,挖掘草根,推出地表土丘,覆盖植被,破坏草皮和地表土层,造成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砾石裸露和沙化,严重的则造成寸草不生的次生裸地,鼠害发生严重的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则是沙尘的主要来源地。
 
沙化的草原

3.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到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安全和发展
 
   鼠害猖獗,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高原高寒自然生态系统濒临毁坏,严重影响着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三、鼠害防控刻不容缓
 
   建立空间化、智慧化、科学化、全面化的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平台。
 
   以大数据分析为大脑,利用草原鼠虫害数据管理子平台、草原鼠害信息采集移动服务端、草原“天空地”一体化立体鼠虫害监控子平台、草原鼠虫害测报预警子平台实现“1+N”的设计,搭建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
 
 
 
1.构建草原鼠虫害数据管理子平台
 
   以存储草原数据为核心,开发数据管理工具,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本载体,将草原资源、土壤、气象、涉及草原数据(户籍)等专题信息进行关联、融合和管理,建设综合信息数据库。
 
 
深度挖掘统计信息
 
2.草原鼠害信息采集移动服务端
 
   基于移动设备轻巧便携的特性,开发出了丰富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特性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管理及采集草原鼠虫害的信息,摸清草原鼠虫害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法、政策。
 
 
移动端智能识别功能
 
3.草原“天空地”一体化立体鼠虫害监测子平台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地面物联网等技术,进行立体空间监测,实现草原大中小尺度的全覆盖监测,无人机及物联设备信息实时同步上传至监控中心,实现真实观测草原鼠虫害的动态情况。
 
  
无人机观测影像
 
4.草原鼠虫害测报预警子平台
 
   基于草原基础数据库,综合立体监测设备实时上传至平台的数据进行分类归集分析,为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测报预警提供依据。
 
 
自动生成鼠害预警专题图
 
   利用3S(GPS、GIS、RS)+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多途径多目标综合监测,使物防+技防+人防的结合,对草原鼠虫害动态进行全程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全面提升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让臭害鼠不再具备威胁性。
 
编辑:战略规划部
浏览次数:1164